健康知识|小腿发凉该如何治疗,躺着小腿发凉该如何治疗


我的小腿经常发凉 , 怎么办? 周围血管疾病 , 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、糖尿病足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发病率在逐年增加 。 尤其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, 已经成为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 。 有数据显示 , 我国65岁以上男性患者中 , 粥样硬化性外周动脉病变患病率为10% , 但只有20%的患者知道自己患病了 。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并给予必要治疗至关重要 。 发病年龄多在50-70岁 到了冬天 , 许多老人总感觉腿又酸又疼、抽筋 , 有的还会肿胀 。 不少人以为是天冷了 , 腿着凉了 , 属正常现象 。 但专家提醒说 , 千万不能疏忽了 , 这其中有不少人可能是患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。 一旦出现上述现象 , 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, 闭塞导致的缺血时间久了 , 会出现坏疽 , 甚至要截肢 。 景主任说 , 人体在低温环境中 , 血管会自动收缩 。 这对患有动脉硬化 , 本身供血量不足的人来说 , 就很可能会导致发病或加重病情 。 一般说来 , 高血压、高脂血症、吸烟、糖尿病、肥胖等都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高危因素 。 在发病机制上 , 有专家认为高血压、高脂血症和免疫复合体都会损伤动脉内膜 , 继而造成脂蛋白侵润、血小板黏附和释放、平滑肌细胞增殖、脂质沉积等病变而导致动脉闭塞 。 这种疾病发病年龄多在50-70岁 , 而且男性比女性要高发 。 发病从腿脚发凉开始 “发病往往从感觉腿脚凉开始” , 据专家介绍 , 根据病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以分为四期:在轻微症状期 , 患者会感觉患肢麻木发冷 , 温度较低 , 肤色苍白 , 足背动脉、胫后动脉脉搏减弱 。 然后发展到间歇性跛行期 , 在这个时期患者在行走一段路程后 , 腿部出现酸痛感 , 停下休息后会缓解 , 但再行走一段距离后疼痛又会加重 , 随着病变的发展 , 行走路程逐渐缩短 , 同时还会出现腿部皮肤干燥脱屑 , 脚趾甲变形 , 小腿肌肉萎缩 , 足背动脉、胫后动脉搏动消失的症状 。 随着病情的进展 , 患肢缺血加重 , 会进入静息痛期 。 在这个时期 , 即使在安静状态下患者的足趾、足部或小腿也会出现持续性剧烈的静息痛 , 在夜间更为严重 , 不少病人因为疼痛常常抱足而坐 , 彻夜不眠 , 趾腹色泽变得暗红 。 到了病变后期 , 发展到溃疡和坏死期时 , 除了疼痛难忍 , 患者还会出现趾端发黑、干瘪、坏疽或缺血性溃疡 , 甚至需要截肢 。 要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 景主任建议 , 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取综合治疗的办法 。 首先要控制发病的危险因素 , 如戒烟 , 控制血糖、高血压、血脂、控制血液高凝状态等 。 饮食上注意合理调节 , 中年以后避免经常进食过多动物性脂肪及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 , 多吃富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 。 经常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 , 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也有积极的作用 。 但是一旦疾病进入静息痛或者足坏疽的阶段 , 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手术重建患肢的血供 。 辽宁省血栓病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开展手术治疗 , 如血管重建术、内膜剥脱术、旁路转流术、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手术等 , 并可配合动脉介入治疗 , 同时还开展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术 。 在药物治疗方面 , 医院突出中西医结合特色 , 研发出自有的静点、口服及外敷等中药方剂 , 同时给予常规西医治疗 , 抗凝、溶栓、降纤、血管扩张、抗血小板药物等 。 多年来治疗来自全国各地患者千余例 , 取得很好疗效 , 受到患者一致认可好评 。 但专家强调 , 无论采用哪种手术 , 无论吃多好的药 , 都不及“早预防、早发现、早治疗”效果好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