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玫瑰】玫瑰组织培养的研究


玫瑰组织培养的研究组织培养技术是跨世纪的生物技术之一 , 应用于玫瑰快速繁殖 , 已带来巨额利润[1] 。 玫瑰称rose , 是蔷薇科蔷薇属植物 , 又称蔷薇、月季 , 园艺上统称现代月季 。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和亚热带 , 是观赏价值极高的多年生灌木 。 我国的蔷薇属植物种类较多 , 目前栽培的园艺切花玫瑰品种主要来源于中国月季、厥蔷薇、黄玫瑰、欧洲玫瑰、香水月季、多花蔷薇、野玫瑰、光叶蔷薇等原种的种间杂交种[2] , 如拿破轮、玛利娜、卡尔红、索菲亚、贝拉米、坦尼克、雅典娜唐纳小姐、金奖章等 。

1玫瑰组织培养的意义

1.1快速繁殖玫瑰有性生殖能力差 , 大多观赏价值高的品种不形成种子 , 种子繁殖不现实 。 而玫瑰实生苗观赏价值较差 , 因此生产上必须通过野蔷薇扦插再嫁接进行繁殖 。 这样耗时、耗人力、耗财力 , 成本高 , 大规模生产困难 。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玫瑰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[3] , 并且能保持原有的优良性状不变 。 玫瑰组培增殖系数为4~5 , 半年至一年内能获得上百万种苗 。

1.2获得无病毒植株玫瑰在生长过程中 , 能感染一种或数种病毒或类病毒 。 长期营养繁殖 , 如扦插、嫁接、分株 , 不仅不能脱毒 , 反而使病毒积累 , 严重影响玫瑰的品质 , 导致玫瑰观赏价值下降 , 比如花径变小、色泽变淡、产花减少、斑点较多、花形不规则、易感染病虫等 。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 , 利用玫瑰茎尖脱毒后 , 使玫瑰的种性得到复壮 , 生长势增强 , 花径增大 , 色泽鲜艳 , 抗病能力提高 , 产花量上升[4] 。

1.3培育新品种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往往会发生芽变 , 芽变的结果导致花色变异、花的大小变异、花期变异、叶色变异、染色体数量变异等 。 在组织培养过程中 , 一旦发生芽变 , 准确切取变异芽 , 并将其繁殖成完整植株 , 可产生有特殊观赏价值的新品种 。

1.4种质资源的保存玫瑰种质资源丰富 , 按传统方法保存种质资源占地面积大 , 且资源易受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破坏而丢失 。 用组培方法 , 用极小的空间就可长期有效地保存玫瑰的种质资源[3] 。

2玫瑰组织培养的方法

2.1外植体选取从生长在田间或盆栽的优良品种植株上 , 选取生长健壮、无病虫害的当年生枝条的茎尖和幼茎 。 取材最好在晴天正午 , 并且取用植株上部的幼茎 。 阴雨天或靠近地面的幼茎 , 表面污染较为严重 , 难于消毒 。 玫瑰除用茎尖和幼茎做外植体外 , 也可以用叶片、叶柄、根、茎、原生质体、胚、花药、子房、花萼和花托做外植体[7] 。

2.2消毒灭菌及无菌苗的建立取玫瑰外植体 , 用5%~10%的次氯酸钠浸泡10~30min或用01%~02%的hgcl浸泡5~15min 。 用无菌水清洗7~10次后接种 。 也可先用75%的酒精浸泡20~30s再采用上述方法消毒 。 消毒灭菌完毕后 , 将幼茎切割成05~10cm长的至少带有一个节的切段 , 接种于培养基中[6] 。

2.3愈伤组织的诱导hill(1967)最早报道从杂交茶香月季(hybridtearose)的茎上诱导了愈伤组织 , 该实验证明在培养基中添加2 , 4-d或添加naa和激动素kt均能很快诱导出愈伤组织 。 随后不同实验以不同品种为试验材料 , 从叶、叶柄、根、茎、原生质体、合子胚、花药、子房、花瓣、花萼、和花托成功地诱导了愈伤组织 。 [7]

2.3.1愈伤组织的成功诱导与品种的基因型有关?摇lloyd等(1988)曾研究roseprsica与xanthina , hybrida , clarissa , rcabrosa的愈伤发生能力 , 发现只有rosepersica与xanthina在ms基本培养基上 , 添加低浓度的bap和naa时 , 节间能产生愈伤 , 愈伤组织脆弱 , 呈淡黄绿色 。 kunitake等(1993)研究了roserugosathunb , rosemultiflora , roseallbacv , semiplenarosehybridacv , duplesroseharisonii , rosespinosissi的未成熟种子的愈伤发生能力 , 发现只有roserugosathurb能产生愈伤组织 , 品种rontl和soraya比品种baccara和mercedes更易产生愈伤(kintzios等 , 1999) 。 [7]

推荐阅读